中文

English

血清脂蛋白电泳实验步骤 - 利来国际专业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3-23   信息来源:皇甫钧辉

实验原理:将血清脂蛋白通过脂类染料(例如苏丹黑或油红O)进行预染,然后将预染的血清置于琼脂糖凝胶板上进行电泳分离。在加电后,脂蛋白向正极移动,并会被分为多个区带。

血清脂蛋白电泳实验步骤 - 利来国际专业指南

试剂与器材:

  • 巴比缓冲液(pH 8.6,离子强度 0.075):准备电极缓冲液,包含巴比/妥钠 154g、巴比/妥276g、EDTA酸 0.292g,溶解后加水至 1000ml。
  • 三羟甲基/氨基甲/烷缓冲液(pH 8.6):作为凝胶缓冲液,包含三羟甲基/氨基甲/烷 12.12g、EDTA酸 0.29g、NaCl 15.85g,溶解后加水至 1000ml。
  • 琼脂糖凝胶:琼脂糖 0.45g、三羟甲基/氨基甲/烷缓冲液 50ml、水 50ml,加热至沸腾,待琼脂糖完全溶解后立即停止加热。
  • 挖槽工具:制作切口刀和挖槽小匙,以便于在凝胶中挖出样品。切口刀具长 15mm,中央夹有机玻璃或木片,挖槽小匙用直径 15mm 的铜丝制成一端锤成扁平状。
  • 电泳槽和电泳仪:与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所需仪器相同。

操作步骤:

  1. 预染血清:将 0.2ml 血清与 0.2ml 苏丹黑染色液混合,置于 37℃ 水浴中染色 30 分钟,然后以 2000 转/分离心约 5 分钟。
  2. 制备琼脂糖凝胶板:将 0.45% 琼脂糖凝胶加热融化后,用吸管将其浇注到载玻片上,每片约 25ml,静置约 30 分钟直至凝固。
  3. 点加血清:在凝固的琼脂糖凝胶板上约 2cm 处用切口刀切入,然后用铜丝小匙取出长方形小条凝胶。用小片滤纸吸干小槽中的水分后,用血色素吸管吸取约 15μl 的预染血清注入小槽。
  4. 电泳:将添加血清的凝胶板平行放入电泳槽中,样品在阴极端。将纱布浸入巴比/妥缓冲液中,轻轻贴在凝胶板两端,注意另一端浸在电泳槽的缓冲液中。接通电源,电压设定为 120~130V,每片电流 3~4mA。经过约 15 至 55 分钟后即可观察到分离的色带。

注意事项:

  • 电泳样品必须是新鲜的空腹血清。
  • 每块凝胶可平行挖两条小槽,以添加两个样品。
  • 可使用与小槽形状相同的有机玻璃片在琼脂糖凝固前固定,待其凝固后取出,形成小槽以直接加样。
  • 若需要保留电泳样本,可将电泳后的凝胶板(连同玻片)放入清水中浸泡脱盐 2 小时,再放入烘箱(80℃)烘干。

结果及临床意义:

  1. 正常血清脂蛋白可见三条区带,依次为β-脂蛋白(最深)、前β-脂蛋白(最浅)、α-脂蛋白(稍深),原点处无乳糜微粒。
  2. 若前β-脂蛋白比α-脂蛋白深,结合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且胆固醇正常或略高,可诊断为Ⅳ型高脂蛋白血症。
  3. β-脂蛋白区带明显深染且伴随血清总胆固醇增高、甘油三酯正常者属Ⅱa型;若血清总胆固醇增高、甘油三酯略高且前β略溶者为Ⅱb型。
  4. 若β-和前β-区带连成宽带,且结合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升高,则诊断为Ⅲ型。
  5. 若原点出现乳糜微粒,且β及前β均正常或降低,结合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则可诊断为Ⅰ型。

岑特生物的产品仅供科研实验使用,不适用于临床!作为生物医疗领域的品牌,利来国际致力于为科研提供优质的实验材料与设备,帮助科学家推动医学的进步。